开发者

感染情况到底如何?北京将率先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2-24 07:16 出处:网络 作者:开发知识库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权义介绍,为全面评估新冠肺炎感染情况,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北京市将于近期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风险评估是疾病控制部门的重点工作.\"王全说,疾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权义介绍,为全面评估新冠肺炎感染情况,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北京市将于近期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风险评估是疾病控制部门的重点工作."王全说,疾控部门将一方面监测病毒变异,另一方面监测疫情强度。

2022年4月,《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写道,终结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全球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政府需要一个基于证据的公共卫生计划,以便在新品种的潜在威胁出现时迅速做出反应。这种公共卫生计划包括通过监测进行定期风险评估;重新引入有效和低成本公共卫生措施的能力等。

以血清学检测为基础的调查称为血清阳性率调查。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网站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和监测”一栏列出了四个方面:医院和急诊、血清抗体监测、新冠肺炎疾病负担估计和特殊人群的数据和监测。

该机构写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一个总体战略,以了解更多关于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以及它如何在美国人口中传播。其中,利用血清学检测进行监测,可以知道全国不同时间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发生了多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虽然近期国内第一波疫情已经过去,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第二波、第三波疫情还会再次发生。人们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后,摸清人群的感染情况,为后续的疫情防控提供决策支持,对人群的血清抗体进行调查,将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手段。

图片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视觉中国

抗体检测如何帮助应对疫情?

血清学检测又称抗体检测,用于检测某一病原体的感染者是否具有相应的免疫反应标志物。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Ig,是免疫系统用来识别和中和外来病原体的Y形蛋白质。有两种亚型:IgG和IgM。IgM是急性或近期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往往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在感染后10~15天产生,可长期存在于血液循环中。

虽然所有的抗体在总体上是相似的,但是Y形蛋白分叉的两个尖端的一小部分可以发生超过一百万种非常丰富的变化,这就是抗原结合位点。每一个特定的变化可以将抗体结合到特定的外来靶——抗原上。当遇到新冠肺炎时,无论是否有症状,人体内都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提供针对新冠肺炎的免疫保护。因此,通过检测抗体,可以证明一个人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病原体。

无论你如何通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接触新冠肺炎,人体都会产生针对新冠肺炎的抗体。那么,如何区分测试者是真的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还是因为接种了疫苗?

在血清学检测中,用于检测新冠肺炎抗体的主要病毒抗原是刺突蛋白和核衣壳蛋白。mRNA新冠肺炎疫苗使用的抗原是新冠肺炎S蛋白,人们在接种这种疫苗后只会产生抗S蛋白抗体。在自然感染的过程中,人们暴露在整个病毒中,因此他们会产生针对多种新冠肺炎成分的抗体。所以美国CDC的指南指出,如果一个人的抗S蛋白阳性,抗N蛋白阴性,说明对方已经接种了疫苗,但没有被感染。

对于灭活疫苗,这种区分更加困难。由于灭活疫苗使用完整的死新冠肺炎作为抗原,它诱导了更多种类的免疫蛋白。一些免疫学家最近写道,通过检测仅在感染期间表达的抗体,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灭活疫苗接种。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东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开发者_如何学Python刊》,人体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水平通常明显高于接种灭活疫苗,尤其是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N蛋白抗体远低于自然感染,因此也可作为一种鉴别手段。

事实上,当地一家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疾控中心常年会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血清抗体检测。例如,在一个城市选择了几十个人,特别是儿童,了解他们在接种乙肝和麻疹疫苗后的基本免疫水平是什么。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早期,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很快推出了抗体检测试剂。许多国家希望这样的测试能帮助他们掌握疫情的实力,并知道谁对新冠肺炎产生了免疫力。当时,新冠肺炎的疫苗研发刚刚开始。一种想法是,那些有抗体的人可能会暂时避免再次感染的风险,因为他们对新冠肺炎有免疫力,所以他们可以安全地回到工作岗位,回到社会生活中。

如今这种想法逐渐不被提及。因为到目前为止,关于抗体检测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比如哪些特异性抗体可以防止新冠肺炎再次感染?这些抗体水平需要多高?他们能提供多长时间的可靠防御?因此,美国FDA、CDC等机构指出,新冠肺炎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并不意味着其对再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具有免疫力,抗体检测结果不应用来评价一个人的新冠肺炎疫苗是否有效。

目前,包括世卫组织在内,没有国际标准规定产生多少种抗新冠肺炎的抗体,这意味着它们具有保护作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家刘善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所以在美国,当我们向参与新冠肺炎血清研究的志愿者解释时,我们只能说抗体浓度越高,保护作用越强,但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据。"

然而,在更大的群体层面,学者们指出,血清学检测数据可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措施的一部分,以协助疫情监测和研究。在2022年年中《国际转化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等多家机构的学者写道,血清学检测在估计流行病学变量和帮助了解免疫接种和自然感染引起的抗体反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证据作用。

2020年4月,武汉市疾控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对武汉市3500多个家庭、95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期血清流行病学追踪。2021年3月19日,调查结果公布于《柳叶刀》。文章指出,受试者中有532人抗体阳性,基线抗体阳性率为6.9%,其中437人为无症状感染。在抗体阳性的受试者中,212人有针对该病毒的中和抗体。这些数据为了解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和实际感染规模提供了线索。

通过对血清阳性率的调查,美国CDC网站在2021年2月写道,该机构可以知道感染总人数,包括那些可能被遗漏的感染病例,还可以帮助估计有多少人没有被感染,从而帮助公共卫生系统官员制定未来医疗需求的计划。今年2月,美国疾控中心多位学者在子刊《柳叶刀》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血清阳性率的变化与病例患病率的变化之比表明,在疫情激增期间,基于病例的监测会遗漏很大比例的感染;血清监测凸显了其在了解新冠肺炎总体感染状况方面的价值。

在香港,金东延表示,特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人群的血清学监测。2022年3月底,香港部分医学和流行病学专家建议在人群中进行血清学检测。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教授许树昌表示,在社区进行大规模的血清学检测,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已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而这些数据将有助于确定死亡率。“取了几万人的血做研究,就能知道有多少人被感染了。”徐树昌说,这种调查必须在疫情结束时进行,那时有足够多的跨年龄段随机样本,这样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

如何更好地利用调查结果?

国内某著名流行病学专家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这次疫情过去后,可以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数学模型估计来确认感染人数。这些结果对制定后续防疫政策、预测疫情、确认病毒传播特征和重症病例比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北京血清抗体调查中,官员指出,这项研究将为优化资源配置和防控新冠肺炎提供参考。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从16个辖区和经济开发区抽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核酸和抗原的检测、发病预后、疫苗接种等信息。这项调查计划于今年2月和3月完成。

"事实上,专家们早就建议应该进行新冠肺炎血清学调查."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位专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表示,目前官方还没有给出特别权威准确的实际感染规模数据,更不用说省级数据了。对于北京、深圳、上海这种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城市,需要更可靠的数据来支持决策,比如后续药物的准备、医疗资源的调配以及未来第二、三波疫情的应对,血清学调查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对于北京的抽样调查,他进一步指出,不仅仅是抗体检测那么简单,还要结合问卷调查,可以从各个角度了解人群的整体感染和接种情况,应该可以得到丰富全面的结果。比如我们可以描述5000人感染的时间线,结合之前的临床数据和疫情监测数据来判断一些数据建模是否准确。

他表示,对于一些较早度过高峰的城市,在应对疫情高峰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抗病毒药物准备的不够早,准备了之后也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将在北京进行的调查,如果做得好,可以帮助优化一些具体措施。比如疫情有预警信号的时候,根据免疫力的高低,可以判断像养老院这样的特殊场所是否需要提前接种疫苗。

在帮助优化疫苗接种策略方面,前述新加坡国立医院学者指出,血清学检测可用于疫苗的长期前瞻性随访和特定人群疫苗诱导免疫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疫苗的抗体应答与保护性免疫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加强剂量和接种时间。

抗体激活水平因人而异。感染或接种疫苗6个月后,抗S蛋白和抗N蛋白都会明显下降。因此,金东延指出,应该是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举个例子,如果在社区里采样一些人,每半年或者一年检测一次,就可以知道社区里的抗体水平如何。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权义在介绍中也表示,“考虑到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下降,今后本市将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评估。”

多位病毒学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这个节点上,很可能北京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已经有非常高比例的人被感染,知道感染率数据意义不大。“在过去的各个时间点,采样检测可以判断疫苗接种和感染的进展情况。”一位病毒学家表示,仍需追踪病毒变异,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并根据需要储备药物。

但刘善思指出,如果分组得当,调查方案设计科学,那么依靠血清阳性率调查的数据就可以回答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例如,我们可以比较接种疫苗组获得的免疫水平,以及接种疫苗组和未接种疫苗组之间的免疫持续时间;还可以研究感染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抗体水平的关系。

“最好进行一些长期试验,包括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比如每三个月收集保存一些血清学标本,研究人体产生的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什么变化,以及未来突破性感染的情况。”他补充道。

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建议,可以将血清学检测等一些监测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成为一件常规的事情。例如,在医院的日常血液检测中,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疾控部门可以采集一些血液样本进行新冠肺炎抗体检测。

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北京率先开展这项血清学调查后,在方案设计、流程安排、结果分析等方面可能会形成一些经验,对其他城市和后续调查有借鉴意义。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