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端牢中国饭碗须把种子牢牢攥在手中?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4-16 06:43 出处:网络 作者:开发问答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国种子供应基本攥在自己手里,但“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也是不争的事实。在高精尖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这些年已充分感受到了“缺芯少魂”之痛,在种子这样的战略核心领域,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国种子供应基本攥在自己手里,但“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也是不争的事实。在高精尖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这些年已充分感受到了“缺芯少魂”之痛,在种子这样的战略核心领域,尤须举一反三、未雨绸缪。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来到广东考察调研,首站便去了湛江市一家种子基地。很多人注意到,总书记在去年同期调研海南之时,首个行程安排也是看种子。小小一粒种子,何以始终让总书记牵挂于心?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种子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底座,关乎一个国家的战略核心利益。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诉求早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而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却日益趋紧。相关研究表明,优良种子可以贡献粮食增产量的45%—50%。从良种培育中挖潜增效是各国共同选择。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因此,我国向来重视种源自主,经过长期精心培育,种业也确实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盘点“种子家底”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充足的良种供应,稳健的发展势头,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十九连丰”提供了科技支撑,也在以扎实突破回答着“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发展之问。

总体上看,我国种子供应基本攥在自己手里,但“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也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头,蔬菜品种堪称“进口大户”,诸如辣椒、茄子等餐桌上的家常蔬菜基本都是“舶来品”。洋种子遍地开花固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部分种源长期依赖进口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一方面,这会逐步降低国产种子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加剧“开发者_运维问答国外种子论粒卖,国产种子按斤卖”的尴尬;另一方面,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近年来,国外对种质资源控制越来越严,国际合作的大门随时可能被个别国家的霸权操作关闭,“断种”风险并非危言耸听。在高精尖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这些年已充分感受到了“缺芯少魂”之痛,在种子这样的战略核心领域,尤须举一反三、未雨绸缪。

危机意识必不可少,但也要看到,种子虽有“农业芯片”之称,但此芯片非彼芯片,相比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为少数国家掌握,我国种业具备完整的研发体系和良好的研究基础,有相当的技术储备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随着国内种业企业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我们与国际前沿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另外,种业的技术普及度要远远高于高技术产业,优势品种分布在世界各地,这种高分散度也意味着更多合作的可能。调动起企业自主育种的创新积极性,将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充分转化为市场的真正供给,再以市场需求刺激技术创新,这样的正循环必将提升种业安全水平。

着眼现实,如何激发企业自主育种的创新活力?打破体制机制梗阻是关键。从行业属性看,小小一粒种子,培育起来却是系统工程,要经历选育、审定、推广等多个环节,动辄十年为期。就以玉米育种为例,仅仅杂交种组配与试验阶段就需要6-7年。倘若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很难负担如此高昂的研发成本,更影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潜心培育劲头。国内制种企业多呈现“小、散、杂”特点,育种业利润普遍不高,研发能力整体不足。这个意义上,建立良性回报的发展环境是关键。这些年,农业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技术、资源、人才等要素已经有序向企业流动。在此基础上,不妨继续围绕痛点用功发力。一方面,不断加快建立商业化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探索针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打破科研院所和企业界限,建立完善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创新组织体系。总之,不断理顺研发链条,让研发激励落地落实,中国种子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

诚如一颗种子破土发芽、成株成熟需要时间,做强“中国种子”也绝非朝夕之功。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聚焦三农问题,新《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供支撑,体现的正是稳扎稳打的战略定力。土地从不辜负辛勤的汗水。沿着改革坐标,继续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中国饭碗一定可以装满优质的中国粮蔬,中华大地一定会年年稻飘香、黍金黄、豆荚鼓、谷满仓。

作者:范荣

流程编辑: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