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大宋江山图是谁画的呢??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3-02-06 22:49 出处:网络 作者:如何转开发
脉动与尖叫 2021-07-25 20:41 开发者_开发技巧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江苏省徐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毕业回乡任小学美术教员。1929年考取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同年参
脉动与尖叫 2021-07-25 20:41

开发者_开发技巧 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江苏省徐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毕业回乡任小学美术教员。1929年考取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同年参加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1932年因“一八艺社”被国民党当局解散,被迫退学回乡,在徐州艺专任美术教员。1938年在武汉参加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1943年到重庆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同时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1956年起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2届理事,第3、4届副主席,北京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50年代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等地举行山水写生展,并出访德国、捷克。1986年于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个人画展。同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艺术通讯院士”称号。1989年逝世。出版有《李可染画集》、《李可染山水写生画集》等,著有《李可染画论》。


ty_134770345 2021-07-25 20:51

作者是宋代的王希孟,这幅画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开发者_运维技巧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driesach 2021-07-25 20:52

中国十大古画是中国绘画历史上最灿烂夺目的明珠,主要包括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等,其中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九余堂汉宫春晓图纵宽30.6厘米,横长574.1厘米,非常适合悬挂在宽大明亮的客厅中,奢华大气,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美的享受,画卷采用艺克利版画技术,逼真形象,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神韵。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九: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十大名画 汉宫春晓图(纵30.6厘米 横574.1厘米)

画卷的作者是明代知名画家仇英,仇英是太仓人,后来在苏州定居,是明朝最具代表性的画师之一,仇英的画作一般只有简单的名款,不像明代其他画家那样在画作上题诗,仇英擅长描绘仕女,远近闻名,汉宫春晓图是仇英最杰出的代表作,画卷描绘了汉朝宫殿园林的宏伟景象,使用惊艳的笔墨展现了皇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起居情况,他的这幅汉宫春晓图在中国仕女绘画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汉宫春晓图的主题是汉代的宫廷生活,描绘了宫廷佳丽的生活状态,整幅画卷构图繁琐,用笔遒劲有力,色彩优雅瑰丽, 画卷拥有奇木,怪石,华丽的宫殿,构成了人间仙境一般的美丽景色,除了拥有美女的画像之外,画卷还重点描绘了嫔妃弹琴下棋,描绘书画,赏鉴古玩,赏花等娱乐休闲活动。画卷一开始就是美丽的宫殿外景,杨柳发出嫩芽,春意盎然,宫殿的围墙外面有一个水潭,鸳鸯白鹇在其中游水嬉戏。一个宫女带着三个小孩在水塘边观看展翅欲飞的白鹇。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五: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韩熙载(公元907——970年), 字叔言,山东北诲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则迅速崛起。李煜对自己小朝 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 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 目。李煜只以为韩熙载生活太放荡,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所以,当他得知韩熙载“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棵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的消息,便“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宣和画谱》)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原由。

全卷尺寸:28.7cm*33.55cm

一个宫女透过窗户眺望外面翩翩起舞的孔雀,孔雀的两边是两个宫女,一个宫女在喂孔雀,另一个宫女依靠在门边,还有一个宫女提着水壶走下台阶。一名嫔妃站在花园中,看着周围的宫女为牡丹花浇水,旁边是嫔妃的同伴,同伴身边有两个丫鬟,一个丫鬟在浇水,另一个丫鬟拿着扇子陪伴在左右。院内有一棵梨树绽放着美丽的白色花朵,有宫女摘下梨花放在盆子中,有的人则摘下梨花插在鬓边。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本,水墨画。《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富春山居图》曾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半卷《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富春山居图》残卷之一。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富春山居图》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此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步辇图》以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这一重大事件为背景,表现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使者禄东赞来唐迎亲并受到唐太宗召见的场面。画中包括唐太宗在内共有13个人物。唐太宗虽然不在画面的中心而偏于横卷的前半部分,但作者在构图上巧妙的处理,使以唐太宗为主的人物群体实际上处于画面视觉的中心,同时也以他为主构成了画面由内向外辐射的组合关系。唐太宗处于九个侍女的簇拥之下,宽大的体态与威仪庄重的神情,与侍女纤细而趋于动感的塑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构成了画面视觉上的重中之重。同样的处理构思也体现在唐太宗前方的三个使臣身上,他们虽然较之侍女们远离唐太宗,但其与太宗构成对应的视线,使他们乃处于更为重要的视觉地位。造型上选取了鞠躬时的动态,同时,三人的重心都略有后移,亦给人一种趋于不稳定的视觉感受。相比之下,既显示出使臣的恭敬,又衬托出大唐天子雍容华贵的气派。

  作者的绘画技巧也达到了相当高超的境界,不但体现在独具匠心的构图安排上,具体人物的刻画同样十分精彩,线条流畅圆转,五官塑造精致细腻,深得人物的个性气质。尤其是三个使臣穿着相貌都反映出浓郁的异域风情。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评阎立本的画说:“至若万国来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未,倍得人情。”决非虚誉。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开发者_运维问答,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全卷,北宋,张择端,绢本,淡设色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清明上河图 全图 古画原版复制品 色较暗 100%忠于原作

全图尺寸纵长:24.8cm 横长:528cm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可分为三段:

  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

  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中间那座规模宏敞、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桥梁,概称“虹桥”,正名“上土桥”,为水陆交通的汇合点。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

  后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门首还扎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此外还有公廨寺观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行人中有绅士、官吏、仆役、贩夫、走卒、车轿夫、作坊工人、说书艺人、理发匠、医生、看相算命者、贵家妇女、行脚僧人、顽皮儿童,甚至还有乞丐。他们的身份不同,衣冠各异,同在街上,而忙闲不一,苦乐不均。城中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车辆有串车、太平车、平头车等诸种,再现了汴京城街市的繁荣景象。高大的城门楼名东角子门,位于汴京内城东南。

  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清·朗世宁·百骏图

清·朗世宁·百骏图

纵94.5cm横776.2cm 绢本设色长卷

郎世宁画《百骏图卷》为清代绘画神品上上,原图绢本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藏宫廷大内人莫能观。满清鼎革溥仪出走,清宫为故宫博物院,方得以浏览。此后故宫博物院付梓在故宫周刊发表遂公开于世,蜚声世界艺坛。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画描绘的是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面。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用的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前大后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肖。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此图绘於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唐-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唐·韩滉《五牛图》(723-787)〔唐〕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今天我们终于有幸看到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宋摹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卷 宋代 纵51.2cm,横1157cm 宋摹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原作27X677cm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 

【名称】:洛神赋图(宋摹)   

【类别】:字画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

【文物现状】: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李振浩_647 2021-07-25 20:53

  张择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北宋著名画家,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县)人,曾在北宋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曾为宣和年间翰林待诏,后因为丢失官位家居,以卖画为生。其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

   

   

   

   

  1:朱锐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河北人,曾为宣和画院待诏,绍兴间复人画院,授迪功郎,赐金带,擅画山水、人物,尤工骡纲、盘车,师承"李郭"画派,笔墨清润细劲,形容布置,曲尽其巧。

  (2)代表作品:

  《溪山行旋图》 绢本设色 26.2x27.3cm 上海博物馆藏

   

  2:郑思肖

  (1)名家介绍:

  (公元1241-1318年,一作1238-1315年,一作12。6-1283年)宋末元初画家。字忆翁,福建福州人。宋亡后隐居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坐必向南,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多画墨兰,不画根土,以寄情怀。

  (2)代表作品:

  《墨兰图》 纸本水墨 25.4x94.5cm 美国利尔美术馆藏

   

   

  3:赵士雷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宋宗室,字公震。官至襄州观察使。以丹青驰誉一时,善作雁鹜欧鹭、溪塘汀渚,有诗人思致。山水人物清雅可观。

  (2)代表作品:

  《湘乡小景图》 绢本设色 43.2x233.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赵孟坚

  (1)名家介绍:

  (公元1199--?年)南宋画家。字子因,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孙。家境清寒,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中进士,历任湖州掾、转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擅画梅、竹、兰、石,尤精白描水仙,清秀雅淡,善书法,亦工诗文。诗文有《彝斋文编》。

  (2)代表作品:

  《岁寒三友图》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5:赵孟俯

  (1)名家介绍:

  (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在家道人、太上弟子等,中年曾作孟俯,居有鸥波亭、松雪斋,世称赵鸥波、赵松雪,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南宋末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后历官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汾州知州、江浙行省儒提举、泰州尹、集贤侍讲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书法二王,各体皆善;南宋画风、渐趋颓顿,赵孟俯以复古为革新,山水师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晋唐及李公麟,力纠时弊遂为"元画之冠",妻管道升,子赵雍等皆能书画。

  (2)代表作品:

  《浴马图卷》 绢本设色 28.5x15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赵令穰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大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人。朱宗室,太祖五世孙,官崇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字藏书画名作甚多。与苏轼、米芾等有交往。擅画山水,多作小幅,平远尤佳。因其贵族身份,不能远游,所见仅京、洛间景,不出五百里,故不能为高山大岭。

  (2)代表作品:

  《杜甫诗意图》 绢本水墨 24.7x212.2cm 上海博物馆藏

   

   

  7:赵大享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宋画家,因其体肥,人称赵大汉,自名大亨,为赵伯驹、赵伯肃仆人,仿主人画能乱真。

  (2)代表作品:

  《荔院闲眠图》 绢本设色 24.6x25.4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8:赵伯肃

  (1)名家介绍:

  (公元1123-1182年)南宋画家。字希远,宋宗室,赵伯驹之弟。历任武职,曾出使金朝。擅画山水、界画、人物、花鸟。山水金碧青绿、傅染轻盈,色彩清朗。

  (2)代表作品:

  《万松金阙图》 绢本设色 27.7x1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9:赵伯驹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字千里,宋宗室。南渡后官浙东兵马铃辖。曾画集英殿屏。擅画山水、花果、翎毛。山水以青绿见长,取法唐人,参古融今,布景繁密。笔法秀丽精致,设色典雅浓郁,高宗称其画有董源、王诜气格

  (2)代表作品:

  《八达春游图》 绢本设色 161.9x10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赵葵

  (1)名家介绍:

  (1186-1266年)南宋画家。字南仲,号信庵,湖南衡山人。擅画,以墨著称;山水注重写实,笔迹整饬,工致不苟,造景幽深恬静,墨色分明,虚实相生,元近得宜。

  (2)代表作品:

  《杜甫诗意图》 绢本水墨 24.7x212.2cm 上海博物馆藏

   

  11:赵佶

  (1)名家介绍:

  (公元1082-1135年)宋徽宗,公元1100?125年在位,1127年被金兵俘虏,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醉心于书画,亲掌翰林图画院,倡写生,重真实,擅山水、人物、花鸟,画风谨细,设色明丽。书学唐宋,创"瘦金体",别具一格。曾敕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书。

   

   

  12:赵芾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人。善,山水,作江波汹涌之势,尤见其功。

  (2)代表作品:

  《江山万里图》(局部) 纸本水墨 45.1x99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3:赵昌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昌之,剑南(今四川省成都)人。擅画花鸟,注重写实,自称"写生赵昌",名重一时。

  (2)代表作品:

  《写生蛱蝶图》。 纸本设色 27.7x9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4:张择端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省诸城)人。宣和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面、屋宇、林木、人物。所作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界划精确,刻画细致。能作长卷风俗画,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2)代表作品:

  《金明池争标图》 绢本设色 28.5x28.6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15:杨无咎

  (1)名家介绍:

  (公元1097-1169年)南宋画家。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擅画花卉、人物,尤长水墨梅、竹、松、石及水仙,以墨梅名重于时。对后世画梅影响很大。善书法,学欧阳询,小字清劲可爱,亦工词。著有《逃禅词》一卷。

  (2)代表作品:

  《雪梅图》 绢本水墨 27.1x144.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6:燕文贵

  (1)名家介绍:

  (公元967-1044年)北宋画家。一作燕贵,吴兴(今浙江省吴兴)人。曾任职图画院,擅画山水,兼长人物及界画,有“燕家景致”之称。

  (2)代表作品:

  《溪山楼台观图》 绢本水墨 103.9x4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燕肃

  (1)名家介绍:

  (公元?--1040年)北宋画家,字穆之,祖籍山东益都,后迁居阳翟(今河南省禹县)。曾任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善画山水,笔墨幽雅,也能人物、牛马、翎毛等。

  (2)代表作品:

  《春山图》 纸本水墨 47.3x115.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颜辉

  (1) 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宋末元初画家。字秋月,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擅画人物、鬼神。用笔刚健粗壮,造型奇特。

  (2)代表作品:

  《猿图》 纸本水墨 113.8x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阎次于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宋画家,阎次平之兄。孝宗隆兴初进图画称旨,补承务郎画院祗侯,善画山水、人物及牛。

  (2)代表作品:

  松岩隐居图 绢本设色 美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20:阎次平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隆兴初(约1163年)任画院祗侯,授将仕郎。擅画山水、人物及牛。

  (2)代表作品:

  牧牛图 绢本设色 35x90cm 南京博物馆藏

   

  21:许道宁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河间(今河北省河间)人。初以卖药为生,常作山水画用来招揽顾客。逐渐得名,于是成为官僚们的门下客。擅画山水,以林木、野水扬名于时。学李成画法而能自变,晚年脱去旧习,行笔简易,风度益著。

  (2)代表作品:

  《雪景图》 绢本水墨 169.2x10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2:许迪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善画草虫,生动自然,笔墨精妙。

  (2)代表作品:

  《野蔬草虫图》 绢本设色 25.8x26.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3:萧照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字东山,汗泽(今山西省阳城)人。太行山杭金义军首领,遇李唐,随其南下,得李唐指授而画艺日进。绍兴(公元1131--1162年)间任画院待诏,阶迪功郎/擅画山水、人物。笔力工稳。用墨颇重,气势苍郁。

   

  24:夏永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擅画界画,喜绘滕王阁、岳阳楼、颇合营造规模,能迎合士夫趣味,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2)代表作品:

  《黄鹤楼图》 绢本水墨 20.7x26.8cm 北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25:夏圭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定禹玉,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宁宗(公元1195-1224年)、理宗(公元1225-1264年)朝任职画院,阶训武郎。擅画山水、人物,取法李唐,自成面目。笔法苍老,墨汁淋漓,别具一格,景中人物,漫笔点簇而成,构图剪裁独出匠心,有"夏半边"之称。与李唐、刘松年、马远并称"南宋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2)代表作品:

  《梧竹溪堂图》 绢本设色 23x2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6:武宋元

  (1)名家介绍:

  (公元?--1050年)北宋画家。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坡(今河南省孟津)人。自幼学画,才智非凡,年十七,即画北邙山老子庙壁。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007年),营建玉清昭应宫,征集天下画师,分为两部,武宗元任左部之长。后曾在河南各地寺观绘制壁画。历官至虞部员外郎。擅画释道人物,亦长鬼神,学吴道子,行笔流转畅达,如行云流水,笔迹坚柔相济,功夫深厚,造型准确。

  (2)代表作品:

  《朝元仙仗图》 绢本设色 44.3x580cm 美国私人藏

   

  27:文同

  (1)名家介绍:

  (公元1018-1079年)北宋画家。字与可,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省盐亭)人。以进士人仕,历任秘书阁校理,陵州、洋州知州:元丰初,知湖州,末到任而卒,故后世称为文湖州。擅画墨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注重写实,主张"画竹人物、禽鸟、山水。工篆、隶、行、草、飞白:长诗词,有诗、书、词、画四绝之称。诗文、书、词、画四绝之称。诗文有《丹渊集》。

  (2)代表作品:

  《墨竹图》 绢本水墨 131.6x10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8:王希孟

  (1)名家介绍:

  (公元1096--?年)北宋画家。徽宗政和年(公元1111-1117年)间为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楼阁。

  (2)代表作品:

  《千里江山图》(局部) 绢本设色 51.5x1191.5cm 北京故博物院藏

   

  29:王居正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宋画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师周仿仕女,略得其闲冶之妙。

  (2)代表作品:

  《车图》 绢本设色 26.1x6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0:王诜

  (1)名家介绍:

  (公元1048-1104年)北宋画家。字晋卿,祖籍山西太原。居汴京(今河南省开封),为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妻为英宗之女蜀国公主,官驸马都尉。爱书画,家藏甚富,与苏轼、黄庭坚等交往。元丰三年公主病故,遂被贬于均州,后移置颖州,不久,被召还朝。擅画山水,学李成,思致旷逸,格调超凡,水墨清润可爱,青绿设色高古绝俗。

  (2)代表作品:

  《绣栊晓镜图》 绢本设色 24.2x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1:王凝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宋画院画家,擅花鸟蔬果。

  (2)代表作品:

  《子母鸡图》 纸本设色 42.4x3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2:苏汉臣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梁(今河南省开封)人。宣和时任画院待诏,隆兴(约公元1163年)初补承信郎。擅画道释、人物,尤以画婴儿著名。画风工细,长于勾勒,笔法精劲,设色鲜明艳丽。

  (2)代表作品:

  《秋庭婴戏图》 绢本设色 187.5x10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3:苏轼

  (1)名家介绍:

  (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诗、文、书、画俱为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为书法史上的"宋四家"。幼学王羲之,后习颜真卿、李凝式,笔圆韵胜,天姿焕发。亦擅画竹石古木,自写胸臆,妙得形似,天趣盎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题跋》。

  (2)代表作品:

  《古木竹石图》 纸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藏

   

  34:米友仁

  (1)名家介绍:

  (公元1086-1165年)南宋画家。米芾之子,初名尹仁,小名寅哥、鳌儿、虎儿,后宇元晖,另有海岳后人、懒拙道人等别号。人称"小米"。继承家学,少即以书画知名。南渡后官提举两浙西路茶盐公事、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世称"米敷文"。擅画云山,略变其父所为,成一家法,其画云烟变灭,看似草草而成,实则法度森严,自称"墨戏",不附时风,又甚自重。善书法,酷似乃风,亦精鉴赏。但自有风格。

  (2)代表作品:

  《远岫晴云图》 纸本水墨 24.8x29.2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35:马和之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工部侍郎。擅画人物、佛像、山水。师吴道子,时称"小吴生"。不为时风所缚,自创一格。笔法萧散飞动,风致飘逸。

  (2)代表作品:

  《鹿鸣之什图》 绢本设色 28x87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6:马远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出身于绘画世家。历任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师法李唐,化刮铁皴为斧劈皴,笔法劲利,水墨渲染,多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子马麟,亦精绘事。

  (2)代表作品:

  《梅石溪凫图》 绢本设色 26.7x28.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37:马麟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马远之子开发者_如何学Python。宁宗时画院祗侯,擅画山水人物、花卉,与马远画风相近而柔美过之。

  (2)代表作品:

  《静听松风图》 绢本设色 226.6x11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8:刘松年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因家住杭州清波门,俗名暗门,故人称"暗门刘"。孝宗淳熙(公元1174?189年)间为画院学生,光宗绍熙(公元1195-1224年)时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笔墨严整,设色艳丽,屋宇界划工细。画风在当时影响较大,与李唐、马远、夏圭交称"南宋四家"。

  (2)代表作品:

  《罗汉图》 绢本设色 117x5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9:林椿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孝宗淳熙间(公元1174-1189年)为画院待诏,擅画花果、翎毛、虫草,技法纯熟,工致不荀,为南宋画院中写生高手。

  (2)代表作品:

  《果熟来禽图》 绢本设色 26.5x2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0:梁师闵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一作士闵,字循德,河南开封人。擅画花竹水禽、湖天小景。其画精致谨严,清润幽淡。 (2)代表作品:

  《芦汀密雪图》 绢本设色 26.5x145.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1:梁楷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祖籍山东东平。宁宗嘉泰(公元1201-1204年)间为画院待诏。嗜酒自乐,举止不羁,人称"梁疯子"擅画人物、佛道、鬼神、山水、花鸟。将御赐金带挂于院内,离职而去。不为法度所拘,画泼墨人物,于简笔中作放纵之态,谓这"减笔"。神态生动。山水喜作雪景寒林。

   

  42:李公麟

  (1)名家介绍:

  (公元1049-1106年)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安徽省舒城)人。熙宁进士,曾任地方官,后入京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台检法,哲宗元丰之后因病告老隐居。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交往颇深。擅画释道人物、鞍马等,线描勾勒,形神兼备,人称"白描",对后世影响颇大。

  (2)代表作品:

  《孝经图》 绢本水墨 21.9x475.5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43:李安忠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徵宗时任画院待诏,南渡后复职并赐盆金带。擅画花鸟走兽,尤善鹰鹘"捉勒"("捉勒"专用术语,为猛禽捕捉小动物的形象),得其鸷猛及畏避之状。刻画精细,毛羽一丝不苟,光彩如生,为南宋院体花鸟画高手。

  (2)代表作品:

  《野菊秋鹑图》 绢本设色 23x2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4:李唐

  (1) 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字希古,河阳三城(今河南省孟县)人。徵宗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已八十。擅画山水、人物,开南宋一代风气。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以刮铁皴画山水,结构峻险,方正沉雄。评者以为"南渡以来,推为独步,自成家数"。

  (2)代表作品:

  《伯夷叔齐采薇图》 绢本设色 27.2x9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5:李迪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供职于孝宗、光宗、宁宗(公元1163-1224年)三朝画院。擅画花鸟、竹、走兽、画风工丽谨细,形象栩栩如生,情境交融。亦作山水小景。

  (2)代表作品:

  《猎犬图》 绢本设色 26.5x26.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6:贾师古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曾任绍兴画院祗侯,画师李唐,笔墨劲挺,山水人物皆妙。

  (2)代表作品:

  《大士像》 绢本水墨 42.2x2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7:惠崇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建阳(今福建省)人。僧人。擅画江南春景,以小景闻名,所作极富诗意。苏轼尝题其画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代表作品:

  《沙汀烟树图》 绢本设色 24x24.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48:黄居采

  (1)名家介绍:

  (公元933--?年)五代宋初画家,字伯鸾,四川成都人。黄筌子。仕后蜀,任翰林待诏,入宋仍为翰林待诏,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曾出使成都府。人以为画艺不让其父,擅画花鸟树石,设色工丽,形象真实。时"黄家富贵"之风影响画坛,遂为北宋初翰林图画的标准画格。

  (2)代表作品:

  《山鹧棘雀图》 绢本设色 99x53.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9:郭熙

  (1)名家介绍:

  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布衣出身,以画闻名,熙宁(公元1068--1077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神宗好熙笔",其画成为画院中的标准画体,人称"官画"。山水师法李成而自成面目,与李成并称"李郭"。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夺岫绝壑,而峰峦秀起,云烟变灭。千状百态,为北宋山水画的杰出代表。运载后世影响很大。子郭思篆集其画论为《林泉高致集》。

  (2)代表作品:

  《山村图》 绢本设色 109.8x54.2cm 南京大学历史系藏

   

   

  50:王庭筠

  (1) 名家介绍:

  (公元1156-1202年)金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米芾之甥,辽宁熊岳人。才行兼备,文采风流,照映一时。大定十年(公元1176年)登进士第,官恩州军事判官、翰林修撰等职。擅画山水、竹石。笔法苍老醇厚,气韵萧散。书法宗米芾,行笔疾速,富于变化。诗文亦佳。著有《药辩》十卷、《文集》四十卷。

  (2)代表作品:

  《幽竹枯槎图》 绢本水墨 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藏


松鼠瓜子 2021-07-25 21:05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

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开发者_JAVA技巧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