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SpringBoot中cache使用的实现示例

开发者 https://www.devze.com 2025-10-23 10:27 出处:网络 作者: 九丶弟
目录前php言缓存的增删改查查询数据列表为什么返回的是id集合?而不是数据集合?查询单个数据新增一条新的数据更新一条数据删除一条数据前言
目录
  • php
  • 缓存的增删改查
    • 查询数据列表
      • 为什么返回的是id集合?而不是数据集合?
    • 查询单个数据
      • 新增一条新的数据
        • 更新一条数据
          • 删除一条数据

          前言

          对于SpringBoot的Cache,其实已经有很多文章对使用说明、底层详解等各个角度进行了讲解。

          本文则会结合更加详细的使用场景,对cache的存储和查询逻辑进行说明。

          缓存的增删改查

          查询数android据列表

          先看一段代码

          @Cacheable(value = "devices")
          public Set<Integer> getAllDeviceId() {
              LambdaQueryWrapper<DevicePo> queryWrapper = new LambdaQueryWrapper<>();
              queryWrapper.eq(DevicePo::getIsDelete,false);
              List<DevicePo> devicePos = deviceMapper.selectList(queryWrapper);
              if(CollectionUtils.isEmpty(devicePos)){
                  return Collections.emptyList();
              }
              Set<Integer> deviceIds = devicePos.stream().collect(Collectors.towww.devze.comMap(DevicePo::getDeviceId, DevicePo::getDeviceName))编程客栈.keySet();
              return deviceIds;
          }
          

          使用@Cacheable可以读取数据并存储到缓存中,这比较好理解。 在这里value则是代表了一个缓存池(请允许我暂时先这么叫),表示从数据库查询出的数据会保存到名为devices的缓存池中。

          在下次调用时,则会先检测缓存池devices中是否有数据,如果有数据,就直接返回,没有数据就执行方法,产生新的数据。

          为什么返回的是id集合?而不是数据集合?

          在还没有讲到新增和删除缓存数据时,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节省内存的占用。

          如果缓存的是数据集合,当有一个【根据id获取数据的方法时】就会造成内存中缓存了两份数据,这无疑造成了缓存的浪费。

          本质上,你可以理解,在缓存数据集合和单条数据时,其实并没有共用一块数据内存。只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概念,千万不要误认为数据集合和单条数据共用一块数据内存。

          查询单个数据

          @Cacheable(value = "devices", key = "#id")
          public DevicePo getById(Integer id) {
              if (id == null) {
                  return null;
              }
              return deviceMapper.selectById(id);
          }
          

          相比于【获取数据集合】,单条数据多了请求参数,在@Cacheable注解中也多了key,虽然value都是devices,如果还是以【缓存池】来代表value的话,表面看【查询所有数据集合方法】和【获取单条数据】的@Cacheable注解value都为devices,好像共用了一个缓存池,而key则会被误认为是从【缓存池】中在数据集合中进行了过滤,这也可能会让人为认为它们的数据地址也是相同的。

          其实,共用【缓存池】这么说也没毛病,key作为过滤也没毛病,但最后的结论是错的。

          其实springBoot的cache缓存,你可以理解为是两层嵌套的map,即Map<String,Map<String,Object>,map的key1为@Cacheable的value,key2为@Cacheable的key。

          那【获取数据集合方法】和【获取单个数据方法】在这个map的存储就变为了:

          【获取数据集合方法】: map.get("devices").put("all", list);

          【获取单个数据方法】: map.get("devices").put("1", obj); //假设数据id为1

          到这里,在新增、修改、删除时,如果你还是一味的只是更新单条数据缓存,就会发现【获取数据集合方法】为什么没有更新了吧。

          新增一条新的数据

          @CachePut(value = "devices", key = "#result.id")这是一个很标准的新增数据的注解。但是这里面会有两个问题。

          首先,可能很多文章会这么写:

          @CachePut(value = "devices", key = "#device.id")
          public Device add(Device device) {
          ...
          }
          

          这本身没毛病,但是,你的请求参数中有id么? 我猜肯定没有。那我换种写法:

          /**
           * @return 返回设备id
           */
          @CachePut(value = "devices", key = "#device.id")
          public int add(Device device) {
          ...
          }
          

          如果返回的是数据id,或者boolean类型呢?写入缓存的会是什么?还会是数据实体么?肯定不是,并且还会暴露上面那个问题,device中没有id。

          那为什么第一种写法没有问题? 你共用一个device实体,在填充id时,请求参数中的id已经被填充了。如果你的请求参数与返回的device不同,这个缓存也就不会保存,因为请求参数的id为null,key为null不会保存到缓存

          第二个问题,则是结合上面的查询,如果你也有【获取所有数据集合方法】,那这种写法一定不会更新所有数据集合的缓存。

          我们换种写法:

          @Caching(evict = {
                      @CacheEvict(value = "devices", allEntries = true),
                      @CacheEvict(value = "devices", key = "#result")
              })
          public int add(Device device) {
          ...
          }
          

          使用@Caching来处理,一个是删除所有数据集合缓存,一个是删除单条数据缓存,单条数据缓存的key则是用返回值(如果你的返回值是实体本身,也可以用put代替)

          这样在下次调用查询接口时,就会重新生成缓存。

          更新一条数据

          逻辑与新增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删除一条数据

          逻辑与新增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到此这篇关于SpringBoot中cache使用的实现示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SpringBoot cache使用内容请搜索编程客栈(www.devze.com)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python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编程客栈(www.devze.com)!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关注公众号